轉(zhuǎn)眼間第一個學期已經(jīng)過去了,通過北大青鳥4個月的學習我總結(jié)的一下幾個學習方法。
一、練
"拳不離手,曲不離口"--諺語
學習計算機幾乎不需要任何背誦的工作,只要反復練習,練得越多就越熟練。這種練習不能是被動的、機械的,而應該是主動的、大膽的嘗試。陌生的工具不妨大膽試用一下;遇到問題時,先不要請教別人,自己想想該怎樣做,然后試著做一下,無論成功與否,都會有很大收獲
。
有的同學學習非常認真,花了大量的時間整理筆記、閱讀教材,甚至立志要將教材細細閱讀,弄懂每一個字。這種精神非?少F,但是這樣一來練習的時間就很少了,學習效果反而不盡人意。其實,只要認真聽課、多加練習,沒有必要將教材從頭到尾細讀一遍。教材是枯燥的,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材上不僅事倍功半,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。以我的觀點,我們應當把教材變?yōu)橐槐驹~典--除了考G的人,有誰會天天捧著一本詞典狂背呢?詞典的用途在于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從中找到答案。教材,尤其是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材,其作用也應如此。
在練的時候要手眼并用,注意觀察,F(xiàn)代計算機,在操作過程中的提示信息極為豐富。這些提示信息不僅會以文字、圖像的形式出現(xiàn)在屏幕上,而且往往伴隨著聲音。在遇到錯誤時,提示信息會更強烈。初學計算機的朋友往往有一個通。簩μ崾拘畔⒁暥灰,同時往往會做出一些無意識的操作,從而使自己陷于茫然。實際上,只要仔細觀察計算機的反應,對屏幕上的任何細微變化了然于胸,自然能夠找到問題產(chǎn)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二、追尋普遍規(guī)律
從表面上看,學習計算機的過程與了解一個電器,如家庭影院的使用方法沒有什么太大的區(qū)別。但是,與后者不同的是,在計算機中蘊含了許多普遍性的規(guī)律。只要掌握了這些普遍規(guī)律,就可以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,舉一反三,一通百通。因此在學習計算機時,不要執(zhí)著于具體的操作,而應該將精力集中到那些普遍性的規(guī)律上。
具體而言,例如,鼠標的單擊代表選擇,雙擊則是打開;利用單擊+Shift單擊的方法可以選擇連續(xù)的區(qū)域,而利用Ctrl單擊則可以選擇不連續(xù)的區(qū)域。這些都是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的法則。再例如作圖時,利用鼠標拖動可以畫矩形和橢圓,而利用Shift拖動則可以畫正方形和圓。又如菜單的結(jié)構(gòu),打印、保存、退出等功能一定在“文件”菜單中;剪切、復制、粘貼一定在編輯菜單中。可以看出,絕大多數(shù)軟件的菜單結(jié)構(gòu)都是相似的。
在計算機中,最重要的規(guī)律實際上只有四個字:選擇操作。
我們必須先正確選擇了操作的對象,然后才能對它操作。絕大多數(shù)錯誤都是因為忘記了選擇對象就匆忙操作或者做出了錯誤的選擇。選擇極為重要。不僅在計算機中,在一切領(lǐng)域都是如此。想想人的一生,學習、工作、生活,我們面臨的選擇何其多,往往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令我們抱憾終生。而在計算機中,錯誤的選擇尚可以“后悔”(作“撤銷”操作)。比較起來,人生要遠比計算機嚴酷多了。
三、環(huán)境與毅力
毅力頑強者總是讓人佩服,可惜這樣的人常常是少數(shù)。實際上,人性是懶的,是容易被引誘和動搖的。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,與其在“毅力”的煎熬中耗盡時光,不如為自己營造一個適當?shù)沫h(huán)境。
在學習的日子里,告別你的玩伴,搬走你的電視,遠離你的臥室——古語云“好吃莫過餃子,舒服莫如躺著”,在學習的時候,床的誘惑力是最大的,讓一切可能干擾學習的東西從眼前消失,“眼不見心不煩”,這比磨練你的毅力要有效得多。就像戒毒:早知戒毒之苦,當初何不遠離毒品呢?與人性斗爭是痛苦的、事倍功半的。別在心底掙扎了,創(chuàng)造并維持一個好的環(huán)境,讓環(huán)境引導自己前進。
四、“偷懶”
不要僅僅滿意于自己的勤奮,想一想,在實現(xiàn)目標的過程中如何能“偷點懶”,少做些工作,事半而功倍?
偷懶和取巧是人的本性。而積極的偷懶與取巧是人類技術(shù)進步的動力。正是由于我們的先人懶于艱苦的長途跋涉而發(fā)明了牛車、馬車和汽車;正是由于前人厭倦了繁復的數(shù)字計算才發(fā)明了計算機。想象一下,如果先人們一直勤奮地走著……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